县人民政府:
共和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全县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现随文印发,请针对该报告所提存在问题及建议,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办理,并在2022年11月份召开的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作办理情况报告。
共和县人大常委会
2022年7月28日
关于全县应急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2年7月28日在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上
县人大民族和社会建设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旦正多杰
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2年监督工作安排,县人大民族和社会建设专门委员会在常委会分管副主任的带领下,组织部分委员和县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调研组,深入共和县消防救援大队、江仓龙哇大理岩矿、海南州锦惠加油加气站等地,采取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等形式,对全县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9年3月,按照机构改革要求成立了共和县应急管理局,核定行政编10名、工勤编1名、事业编2名。全县共组建兼职应急救援队伍63支1506人(11个乡镇组建兼职应急救援队伍20支1225人、重点行业领域组建兼职应急救援队伍43支181人),共有应急避难场所152处,面积达51.53万㎡,可容纳34.24万人。县消防救援大队共有消防指战员58名,有防空防灾应急疏散基地2处,配有水罐、泡沫、云梯消防车和各类抢险救援车共13辆。全县现有危化品企业34家,非煤矿山13家,烟花爆竹14家,长输管道企业1家。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州、县委各项决策部署,按照边组建、边应急、边防范的总体思路,明确职能职责和人员编制,夯实安全基础,强化措施落实,全县公共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草原森林防火能力不断提升,发生的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逐年呈下降态势,有力维护了全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2020年荣获海南州安全生产“先进单位”,2021年荣获海南州抗震救灾工作“先进集体”。
(一)提高站位,稳步推进体制机制建设。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应急管理机构改革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机构改革,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及时转隶安全生产委员会、减灾委员会、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防汛抗旱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等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公室,负责全县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救援相关工作,签订安全生产、防汛抗旱和森林草原防火等目标责任书,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强化了专业机构和部门的应急指挥与协调职能。二是把安全生产作为重大政治工程、民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县安委会不定期召开重点时段专题会、季度安全生产形势分析研判会,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面分析和精心安排。三是研究制定《共和县自然灾害类和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联动响应规则》等文件,明确了部门间职责关系,完善了统一领导、权责一致、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四是严格落实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制度,全面做好应急值守、视频调度等工作,未发生应急信息迟报、漏报、瞒报现象。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深化改革,在全州率先制定出台了《共和县安全生产领域举报奖励办法(试行)》,强化了应急安全社会监督和行业监管体系建设。
(二)强化举措,持续推进隐患排查整治。一是制定印发《共和县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共和县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清单》《共和县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工作“十五条硬措施”60条具体措施》等文件,明确各乡镇、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提升安全管理质量。二是围绕城镇燃气、特种设备、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城乡自建房等,深入各乡镇各行业开展 “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保稳定”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近三年,累计检查行业领域3140家次,排查问题3619条,整改3579条,限期整改40条。危化品、交通运输、消防安全、非煤矿山等行业立案128起,违法处罚140起,罚金达194.53万元。三是组织各乡镇及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等相关部门在重点时段、重大活动、重点区域开展防火防汛检查。检查重点场所活动36次、各类水库96次,排查隐患48条,整改48条;检查地质灾害隐患点78处,发现隐患23条,整改23条。
(三)整体联动,确保应急管理安全运行。一是利用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宣传月、安全生产万里行等活动,深入乡镇、企业开展安全应急宣讲134次,制作展板240余块,悬挂横幅46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7.8万余份。综合运用报、屏、网、微、端和“共和新媒”“共和应急”等平台转载应急法律法规知识,推进了应急管理知识宣传“全覆盖”。二是县财政统筹资金,每年将安全生产、防汛抗旱、灾害风险防治、森林草原防火和地方自然灾害等救灾补助专项经费85.6万元列入财政预算。近年来,县政府安排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应急视频调度改建、购置应急保障车辆等资金共计达885.89万元。应急救援基础设施、救援装备得到加强和改善。三是全县现有省级代储物资25类6147件、县级物资52类5114件。同时,与3家大型超市签订物资储备协议,与第三方签订劳务协议、应急救灾物资紧急运输协议和应急机械设备调配协议,确保了灾害发生时各类物资调得出、用得上,备足储备物资。四是积极选派业务骨干参加省内外应急管理业务培训,组建了1506人的全县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举办重点行业领域专题培训班和“党建+岗位大练兵”知识竞赛,从业受训人员累计达220余名。开展县级综合应急演练29次。五是制定印发《共和县关于做好年度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资金发放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按照“户报、村评、乡审、县定”步骤确定救助对象,通过“一卡通”及时发放救助资金,并进行定期回访,为受灾群众提供了生活生产保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虽然全县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应急意识有待深化,体制机制急需健全。一是各乡镇各部门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总体上是到位的,但还存在少数职能部门和个别干部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底线思维、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尚未树立大应急管理理念,还停留在一般性的抓安全生产上,红线意识、责任意识、敬畏意识、治本意识有待增强。二是地质灾害、森林草原防火、防汛抗旱等应急救援职责按原体制运行,未划转到应急管理局,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职责不够明确,如,县防汛抗旱和森林草原防火办公室设立在县应急管理部门,工作职责仍由水利、林草部门实施,体制不顺问题依然存在。
(二)应急形势依然严峻,责任落实不够有力。一是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学校、幼儿园、影院、KTV、网吧、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食品安全、人身安全、消防安全、设备安全等隐患叠加并存,且洪灾、雪灾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G109线、共茶、共玉高速道路交通事故形势依然严峻,伤亡人数依然较多。二是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防治任务繁重,抓应急管理工作时紧时松,隐患排查整治不平衡。部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三级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对排查出的问题隐患整改不彻底、跟踪督办力度不大。群众举报反映的安全隐患问题存在相互推委、置之不理的问题。
(三)应急基础相对薄弱,应急能力有待提升。一是部分乡镇和职能部门应急预案操作性、实用性不强,行业缺乏应急演练,遇到突发事件时很难把实战化的演练成果转化为应对有力的处置措施。应急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尚不健全,欠缺利用科技手段对应急管理业务的全面掌控。二是危化品、燃气、煤气、特种设备、建筑施工、民爆等领域问题隐患排查难、发现难。一些企业从业人员未经系统培训就上岗、安全教育跟不上、员工安全意识偏低,安全技能有待提高。三是受编制限制,安全监管、行政执法力量薄弱,专业人才缺乏,业务能力不足,专业技术和监管执法水平偏低,尤其是对企业应急救援力量缺乏规划、引导和指导。四是缺乏专业的训练设施和场地,各种应用训练、模拟训练和战术训练不能有效开展,应急队伍专业技能亟待提高。
四、工作建议
应急管理工作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事关全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全县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使命。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理顺职能职责。一是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州、县委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应急管理工作作为保稳定、保平安的重要政治任务,切实增强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二是进一步理顺各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按照机构改革要求,将部分职能职责未划转到应急管理部门的,应尽快划转,建立健全高效的应急管理联动机制。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全面整改安全风险隐患排查中发现的各类隐患问题的同时,持续深化对危化品、燃气输送管道、交通运输、非煤矿山等重点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解决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四是健全落实约谈通报、警示曝光、建议提醒、考核巡查机制,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指挥、应急值守、信息处置、信息发布等制度,推进应急协同联动机制更加规范高效,提高联动处置水平。
(二)加强基础建设,压实工作责任。一是通过整合资源,加快推进集通信、指挥、调度和信息处理于一体的社会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建设,加强政务服务热线“12345”“110”“119”与应急联动平台、便民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共享,提高突发应急事件指挥处置效能。二是认真梳理完善各类预案体系,有效提高预案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对组织指挥、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分级响应等重点流程做到熟知预案、熟练流程,开展实战化演练活动。三是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配齐特殊救援装备和应急抢险救援物资储备,增强各类应急救援的能力。四是建议在共茶高速、G109线切吉段、原G109线黑马河段各设立应急救援站,配备专业救援人员和救援车辆,并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五是层层压实责任,进一步强化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不折不扣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工作“十五条硬措施”60条具体措施,对安全应急条件不达标、整改不到位的,运用处罚、停业整顿、关停等有效措施,保护好、守护好全县各族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提高防范意识,提升应急能力。一是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通过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向企业、社区、农牧区等基层群众普及应急知识,加强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依法开展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意识,提高社会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二是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有计划地开展应急管理人员综合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干部职工和从业人员的应急管理能力。特别要加强对企业应急管理培训工作,严格落实高危行业及其工作人员的岗前、岗中教育培训制度,抓好各类涉危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三是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成立规模适度、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行政综合执法队伍,逐步健全和完善应急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化技能和处置水平,提高应急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四是积极争取省州支持,合理储备应急物资种类,完善县乡两级物资储备布局,提升物资储备保障。